您的位置:行业新闻
林下经济给农民带来好收益
选聘生态护林员,护林员每年1万元管护补助,可以让一家人脱贫;山区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工程,带来打工收入;依托国家公园等发展林业生态旅游,社区群众收入不断提高。今年,林业厅安排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1060名(户)生态护林员,直接实现10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同时,利用林业厅每年安排贡山县的天保工程部分国有林管护资金和部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每年还安排940名(户)生态护林员,实现了贡山县2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砚山属于重度石漠化地区,国家和省级公益林共计100多万亩。从2015年开始,在县内重点生态项目区每3500亩林地配备一名护林员,超过70%从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户和贫困人口中聘用,每月800元,实现一人就业带动全家脱贫。2016年,省林业厅将在全省选聘生态护林员2.5万人,争取带动10万人稳定脱贫。
目前,云南共区划公益林1.88亿亩,占全省森林面积的50.2%,补偿标准由每年每亩5元提高到15元。林业部门创新公益林经营、管护方式,允许公益林以转包、出租入股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了“树头摘林果,树上捆石斛,树下种药材、采菌子、养家禽”的立体开发模式,给林农带来丰厚的回报。
此外,依托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开展的林业生态旅游,实现年收入50.2亿元。截至去年,国家公园已接待国内外游客216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22亿元。4万多群众通过导游、餐饮和生态补偿的多渠道从国家公园开发利用中受益。
随着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2015年,云南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167亿元、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林业贷款余额186亿元,涉及921家林业企业和2.27万农户,初步实现了“青山变金山、活树变活钱、资源变资本”的发展目标。
全省木本油料种植面积达到4900万亩,实现产值290亿元;林区群众来自林业的人均收入突破2000元;新一轮退耕还林80%将向贫困县倾斜
利益是最好的导师。
《实施意见》提出,加强林业产业发展有利于夯实脱贫发展基础,有利于拓宽收入渠道,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这“四个有利于”将在云南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从镇雄到盈江,到贡山,再到砚山,10多年间,省林业厅先后挂钩扶贫过很多乡镇、村庄。不论帮扶何地,有一点始终未曾改变,那就是充分整合林业项目和资金,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倾力帮扶各地发展竹产业、木本油料产业、林下种植产业、林下养殖、生态旅游、观赏苗木等林业特色产业。
“十二五”期间,全省大力推进核桃、澳洲坚果、油茶、油橄榄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新增木本油料种植面积1900万亩,种植面积已达到4900万亩,实现产值290亿元,其中核桃种植面积4230万亩、澳洲坚果种植面积160万亩,这两个产业的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第一。云南成为全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产业基地、全球最大的澳洲坚果种植基地,木本油料成为山区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依靠。全省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6500万亩,产值达600亿元,野生菌、石斛、重楼、松子等成为山区群众增收的重要收入来源。与此同时,我省大力加强林业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引导木材加工、竹产业、林化工、林浆纸、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传统产业健康发展,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35∶53∶12,林区群众来自林业的人均收入突破2000元。
云南贫困地区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可以拓展生存空间,可以优化生态空间,可以扩大生产空间;贫困地区的林业产业发展和壮大,可以致富村民、惠及地方、福及长远。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可以双赢,林业扶贫脱贫,谋求和践行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径。更重要的是有效发挥林业行业优势,与其他部门一起,在云南山区脱贫攻坚的战役中打好“每一仗”。
镇康县南伞镇田坝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苗族村寨,在村支书王习宁的示范带动下,全村471户农户都种上了澳洲坚果,目前种植面积达29300亩,挂果面积达5000亩,产量160吨,产值达480万元。尝到甜头的王习宁,不忘居住境外的本民族同胞,他把自己的坚果基地当成对境外苗族同胞的培训基地,随到随学,并免费提供食宿。把种植技术、管理经验传授给缅甸苗族同胞。目前,带动2000多户境外农户种植澳洲坚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