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行业新闻
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具有先天优势。
高峰林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直属林场,是广西规模最大的国有林场,堪称全国国有林场生态建设的排头兵。截至2014年底,高峰林场经营总面积132.79万亩,有林地面积108.97万亩,其中商品林地面积108.4万亩;森林覆盖率85.5%;森林蓄积量426.34万立方米。
高峰林场有乡土珍贵树种种源上百种,珍贵树种面积1.95万亩;以桉树、松树、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面积88.76万亩,是培育大径级材的优势树种。
2012年,高峰林场被列入广西实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试点单位;2013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储备林示范林场”。目前,高峰林场已建立木材战略储备基地4.3万余亩。
6月9日,《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走进高峰林场界牌分场,这里既是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也是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的优良树种展示区。
展示区由速生丰产树种园区、优良珍贵树种园区和大径级材乡土树种园区等5个园区组成。其中,优良珍贵树种园区面积967.5亩,以种植红椎、檀香、格木、大果紫檀等10多个珍贵树种为主,大径级材乡土树种园区以培育松、杉为主。
在优良珍贵树种园区,高峰林场林业研究中心主任魏国余指着一片红椎林说,前几年,我们开始在里面套种相思树,通过现有林改培,突出营造混交林。在大径级材乡土树种园区,记者看到一片1996年种植的杉木纯林,现在平均树高18米-20米,平均胸径20厘米-30厘米。2013年,林场开始在杉木林里套种格木,现在格木已长到1.2米左右。魏国余说,现在一株胸径50厘米的杉木已卖到6000元。等杉木采伐后,格木也就长起来了。
从2009年开始,林场还发展了杉木和红椎带状混交林。现在,里面又套种了华盖木。通过树种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了林相景观效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速生丰产林基地管理站副站长李孝忠说,在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的建立上,高峰林场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了4个结合。
与科研相结合。高峰林场开展了珍贵树种引种试验、多种混交林模式试验等,探索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新模式。高峰林场推广的“马尾松促生菌的应用研究”,能利用马尾松根际促生细菌的固氮、解磷、解钾功能,培育马尾松人工林,达到降低投资成本、节约能源、减少化肥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目的。在提升森林质量、提高林木生长率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持久保护地力和生态环境。
与树种结构调整相结合。高峰林场精心选择树种,推广新的种植模式,培育珍稀树种和大径材。目前,基地造林树种有降香黄檀、观光木、格木、红椎等乡土珍贵树种100多种。同时,加强珍稀树种和大径级材的培育,大力推广造林、现有林改培新模式。造林推广应用红椎+格木、格木+降香黄檀、红椎+马尾松等混交方式。现有林改培,在间伐后的森林里种植珍贵树种,达到维护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地力的目的,主要混交类型有杉木+格木、杉木+红椎、杉木+缅茄等。
与示范相结合。高峰林场围绕建设“生态良好、经济发展、民生建设、职工富裕、和谐发展”目标,着力打造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提出既要发展中长期的珍贵树种,又要发展短轮伐期的工业原料林。目前,林场划定储备林面积4.3万余亩,建设高密植桉树工业原料林基地面积10.1万亩,林种树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林场努力提高营造林技术,建立多种现代林业建设示范林,如高产、大径材培育、测土配方施肥等,力争在乡土珍贵树种的培育、高产示范上取得突破。
与森林旅游、森林文化建设相结合。高峰林场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地块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段或水库周边,充分利用基地周边的各种资源,打造特色小景观,成为吸引南宁市民观光、健身的休闲场所。林场还把储备林基地打造成为一个科普基地,让人们获得生态文明教育的同时,也很好地宣传了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
与此同时,高峰林场还连续实施了4期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积累了人工林高效集约经营的成熟经验。根据自治区林业厅统一部署和要求,林场新增了欧投行林业贷款项目。以此为契机,林场积极推动欧投行项目和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这两个内外资项目融合发展。欧投行项目的政策保障、运行管理、技术服务等先进的营林理念,为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注入了新活力。林场重点培育珍稀和大径级用材林,推广特殊林木培育的成功做法,加之借鉴世行贷款项目经验,稳步推进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